媒体中心

行业资讯

AI 大模型集体卷向智能座舱,但自动驾驶要发挥AI长处需打通这几点
作者:来源:访问:45时间:2024-09-06

当科技的风暴席卷而来,汽车领域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AI 大模型上车,如同一场震撼的科技交响,奏响了智能汽车新时代的乐章。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上,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那么,AI 大模型究竟会给汽车带来怎样的奇幻之旅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AI 大模型上车的背景与意义


汽车作为制造业最具高科技含量的领域之一,智能化是其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已成为承载前沿技术的集大成之高地。芯片上车和大模型上车成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体现,而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则是其最好的载体。


智能座舱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器和通信技术,实现对车辆的智能化管理、控制和使用,提高驾驶和乘坐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人车关系从工具向伙伴演进的纽带和节点。AI 大模型上车为智能座舱带来了更准确、流畅的语音识别与交互能力,多模态特点可以综合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使智能座舱能更全方位地感知乘客和驾驶员需求,提供多模态且更专业化的服务,并将智能座舱的功能向更精细、智能和个性化的方向拓展。


对于智能驾驶而言,AI 大模型上车为其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一方面,大模型技术可以提升智能驾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大模型的多模态特点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为智能驾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此外,AI 大模型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提高智能驾驶的性能和适应性,为实现自动驾驶的最终目标奠定基础。


AI巨头涌入智能座舱领域


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智能座舱领域,为 AI 大模型上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百度旗下的 Apollo 智能座舱系统,基于文心大模型,具备多项强大的功能;商汤科技旗下的商汤绝影智能座舱,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等提供一站式座舱解决方案;英飞凌与联发科合作,推出易用型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此外,四维图新与滴滴智慧交通共同增资南京四维智联,其中滴滴的智能座舱业务板块睿联星晨也参与其中。华为则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两个领域的技术和资源注入到新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并与多家车企深度合作,提供不同的智能驾驶和鸿蒙车机操作系统。


各大车企也在积极推动 AI 大模型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中的应用。蔚来推出的 AI 智能座舱,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赛力斯、阿维塔重金投资华为引望,以获取更先进的智能技术支持。在智能座舱竞争中,车企从不同维度强化自身竞争力,如提升语音交互、手势识别、眼球追踪等功能,提高车机互联解决方案的流畅度,增强对各种显示屏和智能车载天线的控制能力等。同时,智能座舱的智能化、个性化程度日益提升,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智能驾驶等便利功能,还能为用户的工作提供支持。


目前,车企的智能座舱技术创新及技术演进几乎都离不开 AI 的加持,AI 智能座舱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主战场之一。AI 及大模型技术赋予智能座舱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感,使智能座舱深刻进化。然而,快速发展之中也存在隐忧,数据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随着 AI 智能座舱的应用加速,个人隐私等数据泄露的风险增加,车企及相关企业需要注重采取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AI 大模型与自动驾驶技术融合方式

1. 数据融合与处理

AI 大模型可以整合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包括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 和语音收集等。通过对这些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处理,大模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车辆周围的环境,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准确的感知信息。例如,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道路标志和障碍物,结合雷达数据确定物体的距离和速度,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环境感知。


2. 决策与规划

AI 大模型可以基于丰富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更复杂的决策和规划。在自动驾驶中,大模型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状况、车辆状态和目的地信息,制定最优的行驶路线和决策策略。例如,在遇到复杂的交通路口或路况变化时,大模型可以快速分析各种可能性,并做出安全、高效的决策。


3. 学习与优化

AI 大模型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地接收新的数据和反馈,进行自我优化和改进。在自动驾驶中,大模型可以通过实际行驶中的数据积累,不断提高对各种场景的适应能力和决策准确性。例如,通过分析大量的驾驶数据,学习不同路况下的最佳驾驶策略,从而提高自动驾驶的性能和安全性。


4. 人机交互与协同

AI 大模型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更自然、智能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驾驶员可以与车辆进行更便捷的沟通和控制。同时,大模型还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习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驾驶体验。此外,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大模型可以与驾驶员进行协同决策,确保驾驶的安全和舒适。


AI 大模型上车面临的挑战


硬件条件限制

智能汽车所需的计算能力、数据规模要远远超过手机和电脑,受制于车载设备的硬件条件,当前大模型在车内的运算诉求暂时难以获得支撑。为了实现 AI 大模型上车,需要更强大的芯片、更好的配置,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算法研发难点

多模态交互涉及多种传感器数据的收集、获取与整合,本身就存在难点。同时,海量的数据处理诉求对算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算法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算法的优化和改进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成本问题

如果大模型要向更高形态进阶,需要更强大的芯片、更好的配置,这将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对于车企而言,成本限制了很多企业进入芯片领域自研芯片。一颗 7 纳米的芯片技术研发成本约 20 亿 - 30 亿元,一颗 5 纳米的芯片研发成本约 30 亿 - 40 亿元,加上相关费用会更高。此外,自研芯片从设计到流片成功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测试和验证才能正式上车应用,这也会延长盈利周期。


结论

AI 大模型上车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AI 大模型上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众多科技企业和车企纷纷布局,智能座舱成为了 AI 竞争的主战场。AI 大模型与自动驾驶技术的融合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硬件条件限制、算法研发难点、成本问题等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车企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科技企业需要发挥技术优势,为车企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政府和行业组织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标准制定,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 AI 大模型上车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推动汽车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距离开展 -
关注我们